普及农机维修保养技术 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admin 论文文档 22 0

  中图分类号: S232.8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23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深入及发展,农业机械越来越智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可以说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的农业生产设备。农业机械分为大型机械、小型机械以及非动力型机械和动力型机械等。无论哪类型的种机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都会产生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农业机械的寿命,甚至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应加强农业机械的使用与保养,保证其使用寿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效益。

  1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特点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在我国北方,季节性尤其明显,由于农忙时间长,作业力度大,导致农业机械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农忙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一般都是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高峰期,就是说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随着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农机维修与保养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技术水平逐渐上升的特征。尽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但随着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2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维修与保养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形势看,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十分关键,切实做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针对当前的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工作措施,对于农机维修与保养工作的人员也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也存在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宣传力度小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本身不是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常识也知之甚少。再加上部分地区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不足,发挥不出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而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2.2农民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新时期的农民不再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是一种职业。新时期的农民应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例如针对农业机械常见故障的识别和维修保养问题,就应该知晓,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但由于当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学习能力有限,从传统的农民过渡到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机手还不具备维修农业机械的能力。一部分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不按规定使用农业机械,最常见的现象如拖拉机的超速超载行为,就十分危险,但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

  2.3维修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很多地方都存在维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上岗资质,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书,全凭经验开展维修与保养工作。加之部分地区的维修点设备简陋、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都是影响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3提高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水平的具体措施

  3.1加大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力度

  建立一体化的农用机械维修管理部门,并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大农用机械体系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使用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推动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的展开;加强基层维修站点的建设。根据村的大小和人群聚集度相应的设置维修站点,定时对农用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3.2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进行指导

  大力培养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并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指导工作,确保农民掌握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技术。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向农机手讲解农用机械的功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技术人员可以现场操作,进行演示指导,然后让农机手进行操作,并纠正农机手的操作误区,确保农户正确掌握机械的操作方法。此外,技术人员需要向农机手详细介绍机械的一些日常维修保养方法,例如在机械使用前,要检查机械各零件是否完好、有无磨损现象,机械是否需要涂抹润滑油等。对广大农户进行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指导,可以让农民正确操作机械并及时对其维修保养,减少机械的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3.3加强维修人员培训,严格上岗准入门槛

  加大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脱产式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农机维修与保养质量。对于维修点的技术人员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条件选拔维修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要致力于解决农机维修与保养难题,加大对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管理力度,对农用机械维修保养进行指导。加强维修人员培训,严格上岗准入门槛,多举措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水平。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27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来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指导作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让农业经济管理快速适应信息网络化进程,保证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保证农业经济科学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农业生产活动中主要是农业一线人员参与发挥主要作用,所以要把一线人员作为根本,在先进技术指导下开展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在兼顾以人为本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市场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也发生变化,此时要发挥农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前提下,立足于农业经济,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迈进,可以增加产量效益,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

  2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提升的策略

  2.1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此项工作组织机构多,业务类型多,属于一种集成模式的工作。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发挥管理作用,切实协调各组织部门工作。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防止资源的不合理应用,要统一进行规范,创建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体制,并严格执行。要做好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工作,深入到生产中了解需要,在此基础上删除无用信息,整合有用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2.2开展多元化信息服务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要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管理质量就要选择适合的技术,以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汇总、储存和检索,以发挥信息管理的核心价值。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推进农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满足多元化需要。在社会进步进程中使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和内涵发生改变,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以协调宏观和微观的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要从实际管理水平出发,从多角度出发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农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管理空间的扩大化。通过各种渠道第一时间向生产一线发布最新规定、政策等,保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效益明显提高。

  2.3做好数据库的创建工作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有重要意义。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建立数据库,将各类信息进行入库和整合,为后续工作打基础。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条件和情况进行资金投入和优秀人才引进,以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适当引进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和监控技术,以这些技术引导基层单位在防御自然灾害的同时,进行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对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整理,以实现信息共享,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开展。

  2.4加强对生产一线的信息化教育

  ?r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对生产一线的信息化教育,使基层单位了解信息化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对农业信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来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扩充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团队建设,在各个基层单位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合作关系,集约力量创建优质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示范基地,配置科技设备,提高信息建设的积极性,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

  2.5完善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为生产一线服务,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收益。要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以帮助基层单位获得更多的实用信息。信息可以帮助基层单位了解市场供求和先进技术和农产品销售,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能帮助基层单位获得更大的收益。

  3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适当将信息化引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做好网络服务体系和数据库的创建,提升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对信息化的认识,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建设高速快捷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25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也有很大调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用机械从单一的收割机正在向多功能、多行业的机械化方向发展,从生产后期应用向生产的前、中、后期深入,农业机械化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乡镇是农机推广的最基层单位,推广的顺利进行可以提高农业耕作效率,提高农民收入。

  1乡镇农机工作推广现状

  1.1基层推广队伍稳定性差

  农机推广部门负责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安全生产和农机维修服务。但是由于农机推广经费紧张,办公场所缺少,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够,使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

  1.2基层推广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乡镇的农机推广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很少,高学历、专业技能强的工作人员数量少,农机推广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因为现有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新方法的应用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另外经费不足导致现有工作人员无法参加培训,专业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1.3农机部门社会化服务力量薄弱

  一般乡镇都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但是这些合作社和大户多数处于起步阶段,正处在摸索适合的方式,所占比例仍比较小。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这些农机合作组织缺乏市场竞争力,组织化程度也不高,服务能力较低。

  1.4农机部门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政府将注意力多数投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当中,对农业的关注度下降。农业机械的推广是为了帮助农民减轻劳动负担,提高农民的农业作业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但政府如果推广力度和经费投入不够,就会导致农民购买热情下降,推广效果不佳。

  2乡镇农机工作推广对策

  2.1加大推广力度

  乡镇农机要顺利推广,就需要乡镇政府加大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在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推广资金的支持。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农机推广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机补贴最新政策,对补贴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推广部门要做好领导和策划,以保证补贴款项能落实到位,让农民得到实惠。随着农业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乡镇农机推广部门也要努力争取到政府的支持。乡镇在召开农机推广会议时,要邀请政府相关领导参加,让领导实地了解基层农机推广的实际情况,并将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上报,以争取支持。推广部门还要根据区域特色引进适合的农机具,以促进农业发展,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2.2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保证资金投入

  经费不足是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财政部门在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引进多种资金投入渠道。以调动农民和农机经营部门的热情,积极引导农民进行自投,要积极引进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在?Y金充足的情况下改善推广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机推广顺利进行。

  2.3加强业务培训

  业务培训的加强不仅是针对农机部门的推广工作人员,也针对农机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是业务能力的培训;二是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计算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对于农机手,可以定期邀请专家讲课,主要讲授农机推广的经验和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技术,使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和农机手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2.4健全农机推广制度

  针对乡镇农机推广现状而言,要建立完善的农机推广制度,对积极优秀的推广人员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把对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考核列入年度考核中,以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性、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意识,最终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2.5拓宽推广渠道

  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更新观念,对农机推广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机推广人员只有及时关注和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和制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农机推广。一是先培养农机使用示范大户,以点带面;二是根据季节变换和农民反映的问题举办交流会,通过现场演示让农民更直观的了解新产品,提高推广效率;三是通过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让农民现场观看机械使用的好处。以点带面,可以促进农民对农机器具的了解和购买热情。

  3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农机机械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展现的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进程。但是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农机机械推广受到了阻碍,农机推广部门要突破重重阻碍,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拓宽推广渠道和资金投入渠道,以促进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图分类号: F842.66;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54

  我国是农业大国,然而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天气情况影响或市场信息不准确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要健全农业预警系统,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规避农业风险,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1农业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农业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农业生产偏离正常轨道而建立的预警系统,是宏观管理的实现形式。其特点主要是参照性、预测性和灵敏性。参照性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原理及相关规律、监控数据中选择出可以反映农业发展变化的指标,这些指标便是参照物;预测性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农业生产的实际变化情况来推算或预测出农业生产的变化;灵敏性主要是一个因素的变化立即引起另外一个因素的反应。农业预警健全后可以根据预警体系找出农业生产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农业预警系统是对农业生产现状及未来的一种预测,以提前预报对农业生产不利的状况,指导农民在预警系统下对农业生产做出调控,将灾害及损失降到最小。

  1.1农业预警系统是农业风险管理的前提

  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农村市场体系建立、优化农村生产构成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风险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生产又面临着依赖风险,一是国际贸易给我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与供给局面带来了大波动,使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加强;二是技术风险依赖。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业发展也比较多的依赖于国外技术的支持。在新的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可控性越来越小,所以对风险的管理十分必要。

  1.2农业预警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预警系统的健全是对农业经济活动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预报不平衡的突发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延缓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预警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控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生产的内部规律来决定系统输入与输出的比例,从而使预警和决策一体化。农业生产已经由过去的集中调控变成现在的宏观调控,通过农业预警可以向决策部门提出风险的预告和决策信息,便于决策部门事先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灾害。建立健全预警系统是建立宏观高效农业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农业预警主要方法

  一是黑色预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考察的是监测指标的时间变化,即循环波动性,根据循环推算出合成指数和农业波动图等;二是黄色预警方法,这种是最常用的农业预警方法,是根据警报的等级级别进行具体操作;三是红色预警方法,主要是环境的分析,对有利因素的非有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进行比较;四是结合预测者的经验判断进行预警;五是绿色预警方法,主要是根据警表的生长态势,特别是农作物的绿色程度预报农业生产的未来情况,主要借助于遥感技术。

  3健全农业预警的方法

  3.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农业预警体系健全过程中,不仅要以预警理论为指导,还要以农业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只有正确的预警理论指导,才能让预警方法、模型和对策收到好的效果。在预警方法健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照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科学手段,依据事物发展规律,为农业正常、稳定发展提供正确的、有远见的建议和预告。

  3.2依据经济发展调整策略

  健全的农业预警系统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应随着环境、经济变化而不断调整预警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之前的预警系统会有一定的不足和老化,因此要根据经济发展对预警策略进行补充和调整。一般4年左右进行一次调整,及时采用新的预警模型,以提高农业预警系统的健全性和准确性。预警条件的变化要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以达到准确预警,减少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3预警对象和预警结果的结合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和经济生产交织结合的过程。农业生产不同于其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生产,所以农业生产的预警比其他产业的预警更复杂,因此要做好多方面结合。一是要自然预警和农业预警相结合,因为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风险既有自然风险也有经营风险,农业生产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约束,所以在健全农业预警时要结合自然预警,以满足预警的准确性;二是要宏观预警和农业预警相结合。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特性,决定了各地区特色,由于地区之间生产对象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宏观预警和农业预警相结合,既有农业预警,又有部门农业预警,以发挥农业预警的真正作用;三是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相结合。农业预警中的预警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短期预警是一年内对天气及市场状态进行监测而采取的预警,或对一个生产部门的农产品供应情况进行供需预警等。长期预警一般最少为5年,长的可以是10年,从长时间的监测中找出规律,科学建立预警机制,对农业生产进行预防,以达到最佳预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55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中离不开气象条件的支持,而当气象条件恶劣时,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导致农作物质量受损、产量降低,即人们常说的气象灾害。农作物的生长经常受到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涝、干旱、冷害、霜冻及干热风等。本文针对常见的气象灾害展开分析,并阐述抵御措施。

  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1.1洪涝

  洪涝灾害指的是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且集中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从水分多少来划分,将洪涝灾害分为湿害、涝害与洪水三种。其中湿害指洪水发生后排水不畅或连阴雨持续不断,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多,进而导致农作物根系受到损害;涝害指降水集中或降水量过大,导致农作物长期处于积水的农田中而受到损害;洪水灾害指因降水量大且集中导致山洪暴发,使农田被淹没,农业设施被损坏。

  1.2干旱

  干旱是农作物在生长发育中所遭遇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指在农业技术欠发达的条件下,降水量及降水频率持续偏少,导致土壤严重缺水,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进而对其正常生长造成损害。从灾害发生特点来看,干旱不仅发生频繁,且涉及范围非常广,对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造成严重损害。从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来分析,干旱对其产生危害最大的主要在农作物播种期、水分临界期及灌浆成熟期三个阶段。

  1.3冷害

  冷害主要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温度降低且突破农作物当时生长所需的下限温度,使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遭到阻碍。不同农作物所受冷害的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种及发育期所受到的损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农作物受到冷害时,农作物体内具有生命的细胞质逐渐停止流动,导致农作物对养分的输送与吸收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阻碍。

  1.4霜冻

  霜冻指的是在温暖季节,植物、土壤及地面空气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导致农作物受到低温冻害。霜冻灾害的发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地形条件等。从天气条件看,霜冻灾害常发生在晴朗无风且气温较低的环境下;从地形条件看,霜冻灾害则多发生于地势较低且地形闭塞之处,因为在此条件下冷空气易发生沉积,再加上风力小,降温迅速,非常容易引发霜冻的发生。

  2农业气象灾害的抵御措施

  2.1洪涝灾害的抵御

  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由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雨季长期滞留所引起。除此之外,土壤性质、地形特点、水利设备及种植方法等因素洪涝灾害的发生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对洪涝灾害的抵御措施可通过以上因素考虑。具体而言,可通过兴修水利、建设堤坝、水库等降低洪涝对农作物的危害;通过植树造林,固定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排灌系统的建立,对农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地势低洼且易发生涝灾的地区,可改种耐劳作物,以抵御洪涝灾害的侵袭。

  2.2干旱灾害的抵御

  干旱灾害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从天气条件分析,大气环流异常,受到高气压持续控制,导致降水频率低、降水量少。此外,地形条件、土壤结构及农作物种类等均是引发干旱灾害的影响因素。对干旱灾害的抵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考虑: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干旱规律为依据,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安排;实施人工降雨,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培育耐旱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等。

  2.3冷害的抵御

  冷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低温持续时间、低温强度及气温回暖速度等。对冷害的抵御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加强水肥管理,合理灌溉、科学施肥,提升土壤温度,改善农作物根系活力,可选用磷钾肥,增强农作物的御寒能力,提高其早熟速度,以保证农作物产量。

  2.4霜冻灾害的抵御

  霜冻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到天气条件、地形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霜冻灾害的抵御措施上,可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一是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防护造林、喷雾保护、灌溉法、覆盖法及熏烟法等;二是农业方法。尽量选用御寒能力强的早熟作物品种,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播种,培育壮苗,同时对土壤结构、类型等进行改良,以此抵御霜冻,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作物种植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作物质量,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抵御措施,以期为农作物种植与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58

  科普期刊主要任务是为了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农业类科普期刊作为科普期刊的一个分支,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载体,其读者对象主要为农民、农机推广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近些年,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日趋普及,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作为传统媒体的农业科普期刊却没有顺势取得长足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发行量下降,刊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减少的局面。

  1 农业科普类期刊面临的现状

  1.1农业科普期刊内容逐渐丰富

  农业科普期刊主要读者以实用有效、定价低廉、通俗易懂以及符合农业生产的时令为主要特色,读者对象为广大农业工作者。在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初期,大众化的读者定位给农业科普类期刊带来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农业科普期刊发行数量逐年增长,发行量多的甚至达到百万份。每个省、市(区)几乎都有自己主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刊物。初期,农业科普期刊主要刊载的文章以新作物品种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逐步进入买方市场,为配合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大多数农业类科普期刊增加了广告和信息等相应的市场行情栏目[1]。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刊物又增加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法律、就业等方面的内容,而农业、生产需求的不断扩大,刊物刊载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种植养殖到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农民生产生活到相关的信息广告,农业科普期刊的内容面面俱到。

  1.2 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逐年下降

  农业科普期刊的发行量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阅读需求的大幅减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大多数农业科技知识可以通过农业科技网络查阅学习,对传统的纸质媒体的农业科普期刊的需求逐年减少;二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农村承担农业生产的老弱妇孺,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操作方式,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不高[2];三是科技需求不足。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设备,新技术推广服务的投入,但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所占比例依然不高。科技对农民的收入被弱化,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学习来增加收入;四是农村发行宣传难度大,发行费用偏高。受地域限制,农村邮递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到村的包裹信件邮递时间长,丢失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刊物的订阅。

  2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科普类期刊提出了市?鱿阜值囊?求

  农业科普期刊强调实用性,基层农业工作者是刊物的主要读者。读者订阅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农业科普期刊所刊载的内容要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家鼓励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大了相关财政项目资金投放力度,加快了财政对农业补助的管理制度。从单一的农户小规模经营模式到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规模化的经营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精细分工。传统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3]。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求农业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专而精,农业从业者对科技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大而全”逐步变为“小而精”,对农业知识的需求也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农业科普类期刊从以前的“广而全”的面面俱到做到“小而精”针对性强的知识普及。

  3 细分读者市场,加快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科普期刊的读者也形成了不同的群体,为了建立稳固的读者群体和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期刊也要做到读者市场的细分。以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基础,做到刊物的细分。通过细分读者市场,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避免雷同,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建立稳定的读者群体。通过读者群体的细分,刊物的定位也更加明确,所刊载的内容也更有目的性,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期刊的广告效果也更加明确,可以为广告商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回报,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信息,增加期刊的经济效益[4]。

  4 结语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不断加强,农业从业者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越来越细[5]。农业科普类期刊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改变大众化的读者定位,针对不同的地域农业从业人员进行读者市场的细分,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内容,走出自己的办刊特色,促进农业科普类期刊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