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admin 论文文档 65 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2

  重型颅脑损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神经外科急诊病症,危险性极高,稍微处理不善,会导致患者死亡,应给予重点关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护理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如何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成为了关键所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7-51岁,平均年龄为(34.24±1.2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6-52岁,平均年龄为(34.34±1.2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9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CT、B超等影像学诊断[2],确诊为重型颅脑损患者,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给予病情监护、安慰、鼓励、健康宣教。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措施为[3]:①呼吸道护理: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会产生意识障碍,分泌物会导致误吸、窒息的产生,应为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平卧或侧卧,当患者产生舌后坠症状时,应及时插管或拉出舌,清理患者的呼吸道,确保呼吸系统的畅通,及时给氧,氧浓度控制为30-50%,血氧浓度控制在不低于90%,颅内降压处理,减少脑水肿的产生。②体位护理:患者的病情处在不稳定状况时,为患者保持平卧头偏,病情得到控制,稳定后,保持头部抬高处理,有利于增强患者静脉回流;需要为患者实施骨瓣减压操作时,避免对患者骨窗造成受压,保持侧俯卧,减少患者枕部和脑干受到影响。③口腔护理:定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定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洗,避免对呼吸道造成堵塞。④营养护理:患者处于昏迷状况,需要对患者实施营养供给,依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摄入指导。④感染预防护理:针对患者可以产生感染的部位,提前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颈部压疮。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与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情况

  两组的优良率为90.00%和76.67%,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和2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上典型的脑外科病症,该疾病的产生多为人体脑部受到外界重力撞击所致,危险性极高,一旦发病,需要对患者及时救治,避免救治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应给予重点关注[4]。

  通过对该疾病研究,可以发现,重型颅脑损伤存在病情变化快,危险性高的特点,在对患者实施救治的过程中,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针对患者发病后可以产生的一些负面症状,应结合现有医疗资源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主要通过给予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口腔护理、感染预防护理等措施,能确保患者呼吸系统畅通,降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颈部压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应用价值极高[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效果,针对性护理值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

  【摘 要】目的:研究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2015.4-2016.4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124例,均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按照护理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 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胃癌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并通过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胃、尿管拔除时间,增加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学习。

  【中图分类号】R263.98 【文献?耸堵搿?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胃癌在临床上属于高发疾病,患者临床上前期仅为胃炎与其他胃部疾病,病变后将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转变成癌[1]。临床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晚期患者将会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去情况[2]。治疗方式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患者由于术前消化道功能受损,机体正常电解质出现问题,需要在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3]。因此本文研究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4-2016.4收治于我院的胃癌术后患者12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均通过临床专业医师与常规检查诊断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无其他疾病影响术后治疗。排除精神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言语以及神智障碍患者,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43.4±6.2)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1.9±0.4)年;研究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为(42.7±5.3)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1.8±0.4)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思想健康教育,宣教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定时换药,提出适宜饮食与运用计划。

  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模式。1.对病房环境进行合理建设,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2.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及时对患者病情与治疗方式进行了解。对有严重难以康复的患者,加强心理沟通,舒缓缓和心理问题,为患者制定心理教育辅导,使患者情绪稳定。为患者讲解疾病原理与治疗原则,发放宣传手册,开导并鼓励患者。3.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对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帮助患者改正。规律睡眠,避免劳累,定时检测血压、心率,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护人员。4.根据患者爱好制定饮食计划,保证维生素、蛋白质正常摄入,减少盐、高脂肪摄入。5.加强患者鼻腔护理,患者需要通过鼻肠管给予患者营养液,因此被迫使用嘴巴呼吸,需要用棉签清洁患者鼻腔,并保证患者口腔湿润。采用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护理,温水漱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康复各项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各项指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认为胃癌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控制饮食,术后患者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因此术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保证患者机体足够能量,在较短时间内保证电解质平衡[4]。在术后为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刺激肠道内分泌系统,使机体体内血流量增加,为患者康复提供营养支持,加快恢复时间。而仅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并不能保证患者康复,术后护理必不可少,为增加临床疗效,增加使用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提出护理干预模式[5]。

  临床肠内营养的使用在术后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保证,积极使用肠内营养能够阻断患者肠道感染,在刺激胃肠神经后达到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增加肠道蠕动,有利于患者恢复胃肠道功能[6]。本文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康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与护理干预有关。在实施肠内营养时为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在患者家属肠内营养供给后,加强心理沟通,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疗效。并观察病情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换药,能够避免术后出现感染与出血等情况,加快患者伤口愈合。而由于治疗期间时间较长,患者充满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护理干预中加强心里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液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康复各项指标,值得临床运用。

  【摘 要】目的: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接受能力较强,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乳腺癌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一般采用静脉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1]。但频繁的静脉化疗会对患者外周静脉造成较大的刺激,容易出现静脉炎、药物渗漏、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通过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方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静脉化疗,疗效明显[3]。本次研究对乳腺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8例。观察组年龄27~53岁,平均年龄(38.69±3.2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5±0.49)年;常规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39.14±3.48)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24±0.45)年。两组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对科室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优质服务理念、工作准则等,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树立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第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内容包括科室介绍、治疗注意事项、检查项目等,提高患者对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认识,并了解相关不良反应,使患者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第三,组织患者学习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及正确处理方法,告知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应用时出现回抽无血、导管阻碍、药液渗漏等情况的根本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第四,组织患者参加相关知识讲座及经验交流会,深入学习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护理方法。同时可在病房内外设置咨询服务平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为出院的患者设立电话咨询专线,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如下表1所示: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临床确诊率与治疗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4]。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为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输液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途径,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发现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类不良事件,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5]。因此,应当对乳腺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治疗安全性,保证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对护理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树立了护理服务意识,保证了护理落实制度。通过健康教育、组织学习、交流座谈会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了充分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高了患者对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了解,使患者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护理能力,保证了护理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另一方面,通过优质护理的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较高,接受能力较强。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接受能力较强,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观察。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试验所抽取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将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进行鲜明的对比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阑尾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下腹右侧疼痛、呕吐等,且发病不受任何年龄和性别的限制。而阑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多是因为细菌的感染所导致的。在手术过程中,阑尾炎所伴发的切口感染病症,不仅会让切口的感染过于严重,也会让阑尾炎患者的并发症不断变多。本次试验对阑尾炎患者所实施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其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集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有25例,女性有25例;年龄范围在17~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4.3)岁;对照组的患者男性有24例,女性有26例;年龄范围在17~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4.9)岁。这些患者的入院时间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发热和下腹疼痛,在通过病理检查后,这些阑尾炎患者的类型包括穿孔阑尾炎、阑尾炎脓肿、化脓阑尾炎等。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对比名没有太大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护士应该备好各种手术器械和药品,然后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在了解阑尾炎的基础上,调节好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医师的无菌操作,让患者在手术切口处保持清洁,以防伤口的感染。当生命体征出现变化时,患者应及时了解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保证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进行。3)术后护理。阑尾炎在手术后,对护理人员的切口进行消毒。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后,并制定一定的饮食计划,如让患者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当协助患者下床活动[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肛门初次排气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等。同时,调查出院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环境和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情况等[3]。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应以标准差为主,采用的检验方式是u,计数资料是t,P<0.05是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将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护理发现,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34±2.43)小时,(12.32±3.4)小时,(4.23±1.58)天,都比对照组的(42.31±4.5)小时,(30.45±2.43)小时,(10.23±3.2)天要高。两组数据对比明显,都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0%,两组间的比较是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阑尾炎是人们临床中最常见的急腹症、不仅发病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让病情的恶化程度加快,发展为阑尾穿孔、全腹性和局限性腹膜炎等,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的影响会更大。由于该疾病的危险系数不断升高,所以阑尾炎的死亡情况也不断增加。因此,这些年对阑尾炎治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阑尾炎手术所采取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可以对患者造成影响的手术治疗。所以,在术后应该给患者采取良好的护理方式,才能够让患者更好的痊愈[4]。

  常规的护理干预虽然可以让患者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满足患者的手术治疗,但却未必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阑尾炎患者的术期护理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式,既可以让患者变被动为主动,也可以让患者提前接受术前健康教育,宣讲阑尾炎的手术目的、方法和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阑尾炎相关知识,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还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康复术,促进阑尾炎的康复病发情况,从而为阑尾炎患者采取更多的并发症。因此,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病痛、住院时间和住院肺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对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明显时,既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度,还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度,更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摘 要】目的:探索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提高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及促进产后泌乳的作用。方法:剖宫产产妇300例对照组150例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150例均予以协同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4.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0.67%(P<0.05)。研究组首次泌乳时间显著早与对照组(P<0.05),其舒适度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泌乳良好率高达64.67%,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37.33%(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交互作用,导致我国妊娠妇女剖宫产率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1]。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将对产妇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且容易导致下肢静脉炎、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术后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2]。探索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提高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及促进产后泌乳的作用,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入的接受剖宫产术产妇,共计300例。年龄22-36岁,平均(28.2±6.5)岁。孕周36-42周,平均(40.0±1.5周)。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分娩初产妇、单胎、无精神疾病、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文化程度较低、智力及听力障碍者、配合度较差者。随机分组各150例两组相关方面数据资料相对接近(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在产妇胃肠恢复正常蠕动后予以流食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尽量做到早喂养。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①健康教育。告知其剖宫产术后护理方法,帮助其尽快适应新情况[3]。②心理护理。于术前积极对产妇实施心理辅导,告知其协同护理模式的方法,引导产妇及其家属配合护理并积极参与护理。③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将自我护理以及相关育儿方法制定成小册子发放给产妇,并对其实施自我护理干预辅导。在其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帮助其进行育儿管理,及时纠正其不正确行为方式。④饮食护理。在其术后苏醒后,遵医嘱予以流食,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及乳汁的分泌。⑤并发症护理。针对相关并发症积极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落实并发症预防措施。⑥母乳喂养护理。对产妇乳房进行按摩、热敷等护理。对其喂养时间及姿势予以专业指导,及时让新生儿吸吮,尽量维持半个小时以上[4]。

  1.3 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情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为下肢静脉炎、尿潴留、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③首次泌乳?r间。④舒适度。舒适度量表,从生理及心理两方面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数与舒适度成反比。⑤泌乳程度。含无奶、量少、正常、充足4种情况。后二者所占比例之和计入泌乳良好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关结果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及并发症 研究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4.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0.67%(P<0.05)。见表1。

  2.2 两组首次泌乳时间、舒适度及泌乳程度 研究组首次泌乳时间显著早与对照组(P<0.05),其舒适度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泌乳良好率高达64.67%,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37.33%(P<0.05)。见表2。

  3 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提倡与产妇建立其和谐的关系,引导产妇及其家属,将护理干预延伸至家庭,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该护理模式具有创新性及灵活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让产妇充分体会到人文关怀。当产妇入院时对其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针对结果制定教育计划并分阶段实施。护理人员积极予以产妇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关爱与温暖。有效满足产妇需求,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如其无法将乳头牵出,则辅以注射器吸出。通过乳房穴位按压,刺激乳汁分泌,保持乳腺管畅通。引导产妇充足休息,尽快恢复体力。本资料研究组增加协同护理模式显示,研究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超过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泌乳时间显著早与对照组,其舒适度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泌乳良好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针对剖宫产产妇积极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该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期间连续收治的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方式将2016年6月-2017年11月连续收治并手术的68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心理、饮食、活动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中患者心率水平、血压变化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术中患者心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心理、饮食、活动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心率及血压,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临床针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其对不良因素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治疗能力明显下降,使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易出现多种不良因素,使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受到严重影响,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是确保患者手术效果及心率、血压剧烈活动,以降低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1]。为此,本次我院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护理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盲选方式将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连续收治并手术的68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8例,患者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为(83.5±6.3)岁;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7例,患者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为(84.0±6.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检查。观察组实施全面优质护理,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医院基本情况、手术流程及术中注意事项介绍给患者,降低患者恐惧紧张情绪,采取亲情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身体疾病情况,给予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术中:以亲情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及需求,并作出合理的帮助与心理疏导,在手术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相关的处理措施。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注意事项,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及饮食计划,提高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及身体免疫能力。

  1.3 观察标准

  将两组术前术中患者心率水平、血压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护理效果判定?俗家曰颊呤鹾筇弁锤屑安⒎⒅⒚飨越档停?心理状态良好,康复速度较快则为“优”;患者术后疼痛感及并发症明显降低,心理状态及恢复效果均有所提高则为“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重,心理状态无改善,康复速度较慢则为“差”。护理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效果对比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检验,对比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中患者心率水平、血压变化对比

  术前观察组34例患者平均心率为(85.03±4.87)次/min,血压的收缩压为(110.32±8.23)mmHg,术中患者平均心率为(87.12±5.45)次/min,血压的收缩压为(115.45±8.56)mmHg;对照组34例患者术前平均心率为(85.12±4.95)次/min,血压的收缩压为(112.02±8.12)mmHg,术中患者平均心率为(100.98±6.12)次/min,血压的收缩压为(135.23±8.85)mmHg。两组对比,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率和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显然优于对照组的85.3%,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因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对手术又很惧怕,导致术中患者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速度。因此,针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前后实施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2]。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了全面优质护理,并将其与临床常规护理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全面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较高,该护理方法是通过术前将医院环境、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及时告知患者,帮助患者缓解了恐慌情绪,并提高了术中的配合度,术中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有效控制了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康复及饮食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3]。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采用全面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通过以上结果表明,加强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水平,是改善患者的术中心率及血压,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的最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择期分娩产妇14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比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共70例;双号为调查组,实施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共70例。结果:入院时,两组产妇的EPDS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随访6个月后,调查组产妇的抑郁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比组(12.86%),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显著,调查组满意度为98.57%,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于择期分娩产妇,在其围产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其产后恢复,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在围产期,择期分娩产妇的心理情绪较为复杂,起伏较大,不仅存在希望和期盼,同样存在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1]。各种不同情绪交织在一起,使得产妇在围产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2-3]。为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本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择期分娩产妇140例作为观察对象。主要探究在围产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并获得了较为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本院产科收治的择期分娩产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单号70例为对比组,双号70例为调查组。该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家属均知情。

  对比组: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平均(26.34±3.21)岁;孕周最短37周,最长42周,平均(39.64±0.31)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分娩40例。

  调查组:年龄最小21岁,最大35岁,平均(26.30±3.19)岁;孕周最短37周,最长41周,平均(39.60±0.28)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分娩39例。

  将上述两组产妇的性别、年龄以及分娩方式各资料进行比对,发现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对比的意义。

  1.2 方法

  对比组,产妇仅接受产科常规护理,例如产前各项检查、健康教育等。调查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分娩前心理护理:在围产期,产妇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越来越严重,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概率更高[4]。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与产妇交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指导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5]。

  (2)分娩时心理护理:了解产妇的日常生活习惯,根据其文化程度和身体素质,通过语言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6]。将宫缩的感受告知其,减少恐惧和焦虑感。可允许丈夫陪同生产,给予其鼓励和安慰。

  (3)分娩后心理护理:产后,嘱咐家属尽可能减少对产妇的精神刺激,为其营造愉悦的康复环境。保证病房内环境整洁,并为其做好会阴部清洁护理[7]。

  1.3 评价标准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分值为0-30分,评分<9分者表示不存在产后抑郁症;评分为9-12之间者表示存在轻度产后抑郁症;评分≥12分者,表示存在较为严重的产后抑郁症。

  使用本院自拟满意度量表评价,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之和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对文中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计量资料(EPD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EPDS评分情况

  入院时,两组产妇的EPDS评分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娩前、分娩后3周、分娩后6周,调查组产妇的EP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产妇术后抑郁症发生率

  随访6个月后,调查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所示

  2.3 护理满意度

  调查组满意度为98.57%,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本研究中,调查组通过分娩前、中、后其给予产妇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产妇的抑郁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中,调查组产妇分娩前、分娩后3周、分娩后6周的EP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不仅如此,术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86%,低于?Ρ茸椋?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掌握母婴交流以及母乳喂养方法,提高其信心,进而缓解抑郁症状[8]。同时,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综上,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促进产妇恢复以及提高新生儿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且可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